新西兰乳制品素以纯天然无污染无任何人工添加剂的高质量享誉全球。其奶源天然极富优势,制造商自身标准很高,牧场的科学管理水平世界领先,更重要的是新西兰拥有世界上最为严格和成熟的奶制品质量监管制度。新西兰食品安全局除了监管新西兰11600多个牧场外,还对全国所有乳品运输和储存商、乳品出口商、46个乳品实验室以及252个乳品风险管理评估机构实行严格监管,实行从农场到餐桌全程一条龙管理。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大乳制品出口国,产品占全球乳制品交易量的三分之一。但食品业涉及面非常广,影响安全环节较多,既便是这样一个乳业出口高品质的超级大国,稍微掉以轻心,也出现了安全问题。
硝酸盐按照新西兰方面的说法,作为营养强化剂,乳清蛋白在相关产品中的含量非常少,这意味着硝酸盐含量很容易就会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乳铁蛋白中的硝酸盐含量高于标准,不一定造成乳制品中硝酸盐含量不符合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原料在相关方面检测的疏忽。而肉毒杆菌在乳品中为非常见污染物,乳制品标准制定时考虑检测成本问题,世界各国也都没有考虑将其纳入限量标准。但标准没写入或者危害物不常见不等于可在食品生产中忽视。食品HACCP管理体系中也明确提到食品加工者应了解食品被间接或不被预见的污染。此次乳品事件中,尽管新西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及时应对,但已引发整体产业信任危机,遭遇多国禁止进口。
此轮新西兰乳品事件也反映出完善的企业与监管部门的互联互通机制的重要性。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为企业自报,各国之前均未对此项检测。恒天然集团声明称,企业在今年3月的一次检查中发现2012年5月在新西兰本地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涉嫌被污染,而此重大安全事件拖延5个月后至今年8月才上报新西兰初级农产品部门,其中是否有瞒报或沟通机制不畅不禁让人置疑,对此新西兰相关部门正展开全面调查。为此我国食品出口企业应吸取教训,抓好主体责任,加强与检验检疫部门的沟通,而监管部门更应主动监管,加强下厂现场检查和抽检,强化技术信息服务,防微杜渐,合力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力促食品企业质量安全。
经过近几十年不断历练,我国食品的出口已有长足发展,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但安全问题在任何阶段都不容忽视,当年三聚氰胺的奶粉事件让我国乳品行业至今在全球抬不起头来。绍兴地区多年前也出现过食品中常规检测外指标超标事件,当时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仍值得今天深思。当时,绍兴出口传统食品腐乳,曾遭遇欧盟某国通报蜡样芽孢杆菌不合格,蜡样芽孢杆菌在腐乳行业同样属于非常规污染物,未列入检测标准。绍兴检验检疫局随即暂停相关食品出口,并在以后的产品监管中加测蜡样芽孢杆菌,帮助企业共同应对危机,与企业多方入手查找问题,开展多项传统工艺改造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安全。
从安全管理程序入手,进一步加强公司本身的HACCP体系建设和培训,尤其针对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方面加大控制力度,加强员工卫生整治,杜绝不规范操作。从改良传统工艺入手,更加规范加强封口严密性,杜绝人为环节造成污染;加强相关设备更新和管控,强化每日清洗;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用盐量及腌制时间的控制,严格用盐计量,对每桶腐乳都做了腌制时间的标记,确保每桶腐乳都有足够的腌制时间。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强化质量档案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彻底杜绝类似安全事件的发生。仔细梳理出口产品,举一反三,加强对所有出口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控制和把好质量检验关,确保出口腐乳的质量安全。
此后多年,蜡样芽孢杆菌列入监控检测项目,一直未被检出超标,再未出现通报事件,而从此绍兴出口腐乳产品经过此番倒逼机制也反而更加安全,更加高品质。
在新西兰乳品危机和绍兴传统食品曾发生的通报事件的比较中,不难发现,非常规检测风险时刻存在,尤其是食品行业本身是高风险行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永远是食品出口必须常抓不懈的不二法则。
现阶段,绍兴辖区内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在编制和实施本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时,对产品的危害分析和检测项目的确定往往只依托标准,对之外的可能存在的危害点或者污染物没有相应的管控措施,除个别大型企业,很少有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本行业食品安全前瞻性研究。为此,绍兴检验检疫局提醒广大进出口食品企业关注食品非常规风险,借鉴质控先进的食品生产企业经验,质控项目数量和要求力争多于或高于现有国家标准要求,科学分析食品生产加工中存在的可预见性主要风险和非常规风险,开展前瞻性多项目验证检测,在过程的控制中实现更全面的安全保障,树立更为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