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许多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外包装上显著标示“本品不含任何添加剂”、“本品不含防腐剂”等宣传用语,使消费者误认为“加了食品添加剂就是不安全的”、“加了防腐剂就是不安全的”。同时这也让食品添加剂不安全的言论陷入恶性循环,“致癌”、“致畸”、“中毒”等似乎成了食品添加剂的代名词。在这其中,缺乏专业知识的部分媒体对有些报道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主观地把食品添加剂与食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混为一谈,也都使消费者在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中越陷越深。
尽管部分食品安全事件的确与食品添加剂有关,但应正确区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不能因“剂”废食。而且食品添加剂虽然在食品工业中所占比重较少,却是食品工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更是广泛应用,但是消费者却对食品添加剂知之甚少。因此,进行食品添加剂的科普宣传是很有必要的。
食品添加剂科普宣传陷误区
虽然消费者、企业及专家都存有这样的意识,且食品添加剂科普宣传也屡被提及。但是如何做才是我们最关心的。
正如在慧聪网2013年食品工业十大评选新闻发布会暨慧聪食品添加剂网上线剪彩仪式现场答记者问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组长孙颎说的那样,所有的食品行业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因此公众对食品添加剂要有正确认识。而且食药监总局部长张勇也曾表示,食品行业安全频发存在诚信不够,执法不到位,宣传不到位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对媒体来讲就是宣传,正确引导食品添加剂是非常重要的,且企业、专家、媒体等应形成合力,通过加强科普教育以及对产品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优秀企业的推荐共同推进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完善食品添加剂相关检测标准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再者,公众也需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偏听偏信,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容易将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弄混,将三聚氰胺等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归咎于食品添加剂滥用,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而且这种错误认识也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其实食品添加剂是人们日常生活及食品工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不应让食品添加剂成为非法添加物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的“替罪羊”。这就需要媒体、政府、专家的共同努力,向消费者普及食品添加剂知识,并着力创造安全消费、科学消费、明白消费的社会环境,让食品添加剂不再是谜。
媒体作为公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在食品添加剂科普宣传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媒体的正面宣传、连接食品添加剂各个关联方以及推选优质企业等行动,进而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推动食品添加剂行业获得更好发展。为顺应形势和满足行业需求,慧聪食品工业网进一步划分资源单独上线慧聪食品添加剂网,利用各方优势资源为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提供专业平台。在慧聪网2013年食品工业十大评选新闻发布会暨慧聪食品添加剂网上线剪彩仪式上,孙颎教授也对此举表示肯定,并就如何推选优秀企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推选的企业不是利润最好的、不是食品添加剂搞的最好的,它应该是生产最安全或是服务也很好的”。与此同时,与会的企业代表也纷纷表达对慧聪食品添加剂网的希冀与祝福:“望慧聪食品添加剂网为食品工业发展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愿食品添加剂网成为行业的翘楚,引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希望慧聪食品添加剂网多为厂家与买家做好宣传桥梁作用”,这些寄语反映出了企业对专业媒体的肯定和企业自身对宣传的迫切需要。
十大评选为宣传提供权威平台
对企业来说,在严格把控质量关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寻求更多平台加强食品添加剂及自身产品宣传,才能在未来的添加剂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推动行业进步的同时,企业本身也会获得长足发展。
那怎样宣传企业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呢?据记者了解,有些食品添加剂企业利用微博、微信、短信等移动平台宣传食品添加剂知识,同时对企业进行推广,但是却存在受众群体小和难以使消费者信服的问题。
因此食品添加剂企业应寻找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权威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而慧聪食品工业网每年一届的食品工业十大评选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通过举办活动,进行权威公正的评选,将真正安全、健康的添加剂及其生产企业推广到大众面前。
据悉,作为行业内耳熟能详的评选活动,今年慧聪网食品工业十大评选延续了过去的传统并有所创新,特别是把往年的“食品添加剂十大品牌”首次细分成“香精香料十大品牌”、“防腐剂十大品牌”、“功能性配料十大品牌”,更加专注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推荐。同时慧聪食品添加剂网上线,作为科普宣传的大本营与十大评选更是相得益彰,宣传效果进一步加强。
目前,慧聪网2013年食品工业十大评选报名工作还未结束,就已经引发了727家企业的争相参与。众多企业都希望能借助慧聪食品工业网的专业性,经过权威评审,获得具有公证力的行业认可。同时,十大评选还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评奖活动,更是一个打通产业链的平台,即将在十一月举办的颁奖典礼现场,政府部门、专家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将汇聚一堂,就行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据悉,今年对于添加剂行业的科普宣传话题,也将纳入十大评选的议题之中,为促进食品添加剂行业的“正名”工作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