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采购 发布产品

中关村“创业咖啡”香浓依旧

   日期:2020-11-1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321    评论:0    
核心提示:要问北京哪里的咖啡最“贵”?可能要数中关村。
 要问北京哪里的咖啡最“贵”?可能要数中关村。贵不是指咖啡价钱贵,而是指在这里喝咖啡的人十之八九都带着可贵的创业梦想。几杯咖啡的时间就可能获得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创新创业的精气神让中关村咖啡分外“香浓”。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这里的“咖啡”还香吗,这里的创业故事还像从前那样动听吗?
 
  创业企业充满活力
 
  近日,记者来到了中关村创业大街,在保安人员的监督下,打开北京健康宝扫码进入街区。这条200多米长的大街于2014年6月正式开街,是我国第一条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特色大街,汇聚了3W、联想之星、创业黑马、氪空间、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等几十家国内外优秀的创业服务机构。
 
  记者走进3W空间,一进门就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梯子上装修墙面,办公区的工位基本已坐满,许多年轻人正在电脑前忙碌着。3W空间公关负责人关超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我们已经把原来位于一层的咖啡厅改造成办公场所,现在正装修的地方未来打算设置一个窗口卖咖啡。”
 
  记者参观了3W的三层办公间,发现每一层都坐满了人。“创新创业本来就有一定风险,疫情对创业者来说确实是一个大考验,但未必是一个决定生死的考验。比如,一些帮客户做线上营销的企业,在疫情期间反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企业能否挺过考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的成熟度。”关超说。
 
  在3W空间,企业“新陈代谢”明显提速。疫情缓解后,有几家企业搬走,同时又有新企业入驻。“据了解,这些创业公司中有一家搬到了更远的地点办公,有一家做线下教育的企业退租了,还有一家应该是倒闭了。”关超说,关闭的这家企业其实在疫情发生之前经营就挺困难,疫情加速了一些企业“新陈代谢”的过程。
 
  “疫情缓解之后创业者们更加谨慎了,更加注重经营成本,同时也更重视布局线上业务。”关超说,以前一些企业可能靠线下的业务就能过得很好,不太重视线上部分。疫情则推动大家转变思维,加速数字化转型。
 
  3W空间富有活力的氛围折射出整个中关村的风貌。“今年1月至8月,中关村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9.9%;从业人员同比增加7.1%,中关村创新创业活跃度正在迅速恢复。”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朱建红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但没有阻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步伐。
 
  创业人员踏实专注
 
  创客总部成立于2003年,是首批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首批中关村硬科技孵化平台。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的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创客总部孵化器合伙人陈荣根告诉记者,大概从2015年开始,中关村乃至全国的创业趋势就发生了变化。
 
  “以前社会创业者较多,现在则是出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越来越多;以前更多是偏向互联网领域的模式创新,现在则偏向以成果转化为特点的科技创业。”陈荣根分析,这种变化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互联网模式创新已经比较成熟,创新空间越来越小,创业企业较难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等。与此同时,伴随着传统产业的加速转型升级,一大批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硬科技得以大显身手,进而有了更多的创业机遇。
 
  疫情发生后,创客总部竭尽全力为平台上的企业提供减免租金、政策辅导、融资支持、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帮助。一路走来,陈荣根观察到,从企业的发展情况看,疫情带来了创业企业的“两极分化”,一些相对偏线下的企业面临较大挑战;一些生物医药、在线产品等领域企业反而获得更多机会,加速了成长。
 
  “疫情让各场景应用前沿科技的动力明显增强,从而拓展了硬科技企业的市场空间。是否积极创新——这一关键因素拉开了同类企业之间的差距。”陈荣根说,疫情让创业者更加考虑产品的刚需性和竞争力,大家对经营业务更加聚焦,更突出了专业化,变得更踏实了。
 
  “现在更多是潜行精进地创业。”陈荣根分析,在之前盛行的互联网模式创业背景下,更多是面向消费者端的业务,创业者更注重口碑传播和各种推介,线下交流十分火热。当创业向硬科技转型,业务更多面向企业端,客户不是喝几杯咖啡就能争取来的。因此大家更多保持一种内敛、低调的状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用优质的技术和产品真正打动客户。疫情进一步加速并强化了这种转变。
 
  与商业模式创新不同,科技创业需要经历从技术攻关到产品研发再到规模化生产的较长周期,需要的支持更多。今年3月,中关村管委会将18家硬科技孵化器纳入中关村孵化器支持体系。这18家硬科技孵化器链接253家大企业、266家高校以及378家投资机构,孵化面积达36.6万平方米,已投入资金超10.7亿元。其中,设备投入达5亿元,能够为相关产业领域初创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配套服务。
 
  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截至目前,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约1.6万家,每年新创办的科技企业超过2万家;年度研发投入达到2233亿元,强度超过6.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
 
  走进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记者看到很多年轻人坐在工位上忙碌。他们的座位上方悬挂着企业的名称牌,不大的空间内容纳了五六家企业的约20名工作人员。
 
  “90后”罗涛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参与创建的北京彩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以金句语录为主题的文化情感类轻阅读APP“句读”,每日活跃用户达20万人。
 
  问及疫情对他们的影响,罗涛直言“影响不大”,因为他们主要面向相对年轻的线上用户。由于疫情原因,很多年轻人用于线上娱乐和交流的时间比以往更多,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拓展业务的机遇。“疫情发生后,我们APP用户数据实现较大增长。”罗涛说,自己此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利用业余时间和朋友开发了这个APP,做出来后发现还挺受欢迎,他就辞了职专心创业。创业这条路可不简单,除了考虑创意和技术外,也要为日常运营做好安排。
 
  “我们团队之前在别处办公,今年9月初搬到创业训练营。因为团队人员不多,租独立的办公场所挺麻烦的,这里一个工位每月1000多元钱,相关的办公服务也有了,能够让我们更专心工作。”罗涛说。
 
  当然,除了以上原因,罗涛团队更看重的是训练营里活跃的创新氛围。罗涛发现,他们公司入驻后,陆陆续续又有几家企业搬了进来。不到一个月,这里的办公间就已经满满当当了。创业者们聚在一起,为了各自的事业正开足马力一路向前。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