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
在农业部此次新闻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孔明指出,经过安全性评价以后审批上市的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等同于传统食品。人们对于技术与科学的公信力应该是非常认同的,我国支持转基因作物的自主创新,在“十三五”期间转基因作物研发工作应该会进一步推进。公众对于转基因作物的最大关注就是安全性以及知情权。对于商业化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应该进行最充分的论证,尤其是在“推进抗虫玉米的产业化进程意味着主粮转基因技术将逐步开始产业化”的时候。公众有权利知道哪些产品是转基因的。
科学性
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高产业,也是为数不多的我国与发达国家同时起步的生物新技术,当前正处于从第一代技术向第二代技术发展的阶段。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在这个领域中不能没有一席之地。以核心技术为主抢占科技制高点,就是要瞄准国际前沿和重大需求,克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育种价值”的新基因,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以免将来受制于人。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转基因产品确实存在一定风险。因此,要经过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部门的审定,只有经过安全性评价的转基因产品才能上市。正如抗生素和核能的应用一样,新事物的发现总会伴随着风险,不能因为风险而因噎废食,也不能因为新事物而降低警惕引火烧身,关键就在于慎重尺度的把握。
国际性
转基因技术产生以来,为保障转基因产品安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制定了一系列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标准,成为全球公认的评价准则。依照这些评价准则,各国制定了相应的评价规范和标准。从科学研究上讲,众多国际专业机构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已有权威结论,就是通过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都是安全的。从生产和消费实践看,20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累计种植近300亿亩,至今未发现被证实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事件。因此,经过科学家安全评价、政府严格审批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编后语:转基因需要科学家加大研究力度;市场加大监管和推广力度;国家加大行政力度。让科学、市场、国家行政三各施其能,才能令这项生物新技术真正实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