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查看一些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签也会发现,一罐奶粉的配料表中的确有好几十种成分,甚至还有一些很“化学”的名称让人容易产生疑惑。比如市售的某款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配料表上就有:乳糖、植物油(高油酸葵花籽油,大豆油,椰子油)、脱脂奶粉、浓缩乳清蛋白、低聚半乳糖(GOS,乳糖来源)、柠檬酸钾、磷酸三钙、氯化钠、碳酸钙、氯化镁、氯化钾、硫酸亚铁、牛磺酸、肌醇、左旋肉碱、叶黄素(万寿菊来源)、β-胡萝卜素等多达50多种成分,这些难道都是食品添加剂吗?
配料表的物质为营养强化剂
实际上,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配料中,乳糖、植物油、脱脂奶粉、浓缩乳清蛋白等都属于食品原料,根据我国相关标准要求,配料表中的成分应按其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标示,因此这些都是婴儿奶粉中的主要原料。而随后从低聚半乳糖开始到配料表最后的成分,其实都是营养强化剂。而真正意义上的食品添加剂,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中并没有使用。
根据GB14880-201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规定,营养强化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价值)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其他营养成分。通俗地说,它们是为了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而加入的。
婴幼儿配方乳粉是以母乳替代品的身份出现,以满足不能实现母乳喂养的宝宝的营养需求的,而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均是参照国家标准完成配方设计,标准对能量和营养素均有严格的要求,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研制婴幼儿配方乳粉。单纯依靠生乳或全脂乳粉不能满足要求,所以企业需要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辅料以达到标准要求,而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能直接添加到奶粉中,必须以一种安全且易吸收的形式添加到奶粉中,如维生素B1的添加形式就是盐酸硫胺素,所以配料表中会出现一串长长的化学名词。
实际上,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所谓的食品添加剂实际是营养强化剂,主要的营养强化剂为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可选择添加成分如DHA、AA,旨在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而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配料表中标注有食品添加剂如碳酸氢钾、柠檬酸及其钠盐、钾盐等酸度调节剂,如香兰素、乙基香兰素等香料,消费者也不必恐慌,添加酸度调节剂为湿法生产乳粉工艺所必需。至于香料,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乳粉在限量范围内可以添加,但香料的添加除了可以掩盖添加鱼油DHA带来的腥味外,并没有营养价值,这也只是企业为了让乳粉口感好而进行的配方改造。
营养强化剂不再是食品添加剂
那么,营养强化剂属于食品添加剂的一类吗?在今年5月实施的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是这样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与旧标准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相比,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删除了营养强化剂,也就是说,最新的食品添加剂定义中不再包括营养强化剂。
从添加目的来讲,营养强化剂旨在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而食品添加剂并不增加食品营养,只是改善食品的品质,而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所添加的物质增加了牛(羊)乳粉的营养,使其更接近母乳配方,从而满足宝宝生长发育需求,所以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添加营养强化剂与食品添加剂并没有什么关系。
从标准上分析,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并不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料表中的辅料成分,而是参照GB14880-201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完成配方设计和标签修订。所以不难判断一些网络报道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40种以上的食品添加剂”实际是食品营养强化剂。